厭學,其實確切的說是學習狀態(tài)不良,因為一些緣由導致孩子對上學產(chǎn)生恐懼或者厭煩的情緒,最終很難正常上學,或者徹底去不了的一種狀態(tài)。厭學的情況基本集中在初高中階段,初一第一學期,尤其是十月份最多,偶而也會有小學高年級的孩子。
對于許多家長來說,會感覺孩子是突然不上學了,其實孩子在不上學之前就已經(jīng)在用各種癥狀提醒家長了,但是基本上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。孩子最后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就使出了殺手锏:不上學!(注:孩子當然不是故意的,是實在沒有辦法了)。在剛剛開始的時候,孩子會出現(xiàn)身體不舒服的狀況,借機有半天或者一天不上學,慢慢的身體好了也開始不去上學,再慢慢的可能連續(xù)好幾天不去上學,這個時候家長才開始慌了神。
在很多家長的心里,只有孩子不上學了才是天大的事情,只要上著學,哪怕孩子抑郁了,哪怕已經(jīng)要死要活,哪怕因壓力過大出現(xiàn)了軀體化癥狀(無緣由的拉肚子,腸胃不舒服,發(fā)低燒,經(jīng)常失眠等,這些都可能是厭學的癥狀),家長基本上也不會感覺有多嚴重,家長基本上會認為孩子是為了不上學而故意裝的。
厭學就像感冒,在感冒之前身體已經(jīng)頻繁的開始出現(xiàn)預警,感冒前會打噴嚏,會開始流清水鼻涕等,這都提醒我們該及時的增減衣服了,提醒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了,可是我們通常要么是視而不見,要么是沒太當回事,要么是準備過一段看看再說,結果一般是越來越嚴重。
如果已經(jīng)感冒了,即使再著急,也得個好幾天,如果沒有照顧好,在快好的時候又重著了(就是再次復發(fā)),這樣的感冒會更加的嚴重。
厭學這個事兒也是如此,一般在孩子出現(xiàn)不上學的狀況之后,家長基本上都是驚慌失措,甚至感覺天都塌了。這是可以理解的,畢竟許多家長把很多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。因為著急,所以希望能有靈丹妙藥,這個時候不管別人再怎么說要穩(wěn)、要穩(wěn)、要穩(wěn),都很難穩(wěn)下來,心急火燎。
越催越慢,再催熄火!
在通常情況下著急也沒有用,許多家長想的是只要能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好了。說句不客氣的話,這在更多的時候其實是自欺欺人,真的送到學校就好了?孩子自身的情緒狀況沒有更多的變化,孩子自身的心理狀況沒有更多的緩解,家里的氛圍沒有更多的改善,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模式?jīng)]有更多的改變,即使硬是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又如何?帶來的勢必是過一段時間地繼續(xù)反彈,并且一旦反彈,就可能會更加嚴重。
之前我寫過不止一次的防大于治的文章,因為根據(jù)我的咨詢經(jīng)驗,厭學或者說學習狀態(tài)不良可能會發(fā)生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,我在咨詢中見過的孩子有的特別的優(yōu)秀,有的成績中等,有的是學困生。
太多的家長把厭學這個事當成了小概率事件,然后會以各種理由拖著不學習,不成長,一旦出現(xiàn)狀況又只希望能迅速的把孩子送到了學校。動用一切的人力去說服,去勸解,去講道理,只是基本所有勸說的人可能都會無功而返。
孩子厭學對于絕大多數(shù)家長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驗,考驗家長的耐心,考驗家長的接納度,我見過許多孩子都是在把家長“折騰的徹底沒有了脾氣,也不再著急的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后才開始了好轉”,只是已經(jīng)拖了好久的課程,到了學校之后面對著新課程,甚至是新的班級,新的同學,新的老師可能又會再次出現(xiàn)狀況!
孩子厭學后,家長有三個事要做。
第一:家長不要著急火燎的只是想把孩子送到學校,因為即使到學校了問題還在,依然會復發(fā),并且會越來越嚴重。到學校了并不等于問題解決了!這個時候需要家長耐著性子,用心的去聽孩子怎么說,不要更多的去勸服,去講道理,因為那些沒有用,甚至可以說一點用都沒有還會有反作用,我聽到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“他們給我講的大道理我都知道,但是我做不到啊”。
家長聽聽孩子怎么說,聽聽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,更多的用心的聽,努力去理解,去換位思考與體驗孩子的感受,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與理解,需要的是感受到家長真正的關心。
第二:征得孩子的同意,尋求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,并且是越早越好。
首先家長要意識到,及時尋求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,也很難一下子就好,并且尋求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不是單純的以讓孩子能去上學為目的,而是以找出問題的根源,并且改善現(xiàn)狀,讓孩子后續(xù)能持續(xù)的去上學、很少或者基本不再復發(fā)為目的。
孩子通常對心理咨詢都是排斥的,因為不了解,更因為誤解,認為做心理咨詢都是有問題的,有病的。家長要想讓孩子做咨詢,首先自己對心理咨詢要了解,告訴孩子,做心理咨詢并不代表心理有問題,只是心理有時也會像身體一樣會感冒,感冒了打針吃藥是很正常的事。同時,心理咨詢都是保密的,除了心理咨詢師和當事人外不會有其他人知道,這是職業(yè)道德的要求。
家長不要想著不明著給孩子說,而是讓咨詢師以朋友的身份或者老師的身份等,去飯店或者去哪個地方“勸一勸”孩子,那樣的用處不大,并且任何一個職業(yè)的心理咨詢師也不會那樣去做。
第三:家長成長自己至關重要,家長不管孩子有無問題都需要學習教育孩子的相關心理知識,學習如何穩(wěn)定自己的情緒,學習新的溝通方式,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技能。而非只是把精力放在如何勸服孩子去上學上,更不要感覺把孩子送到學校里就萬事大吉了。孩子已經(jīng)以厭學的方式提醒家長,該改變、該成長自己了,家長就必須要當心,不然的話孩子還會以更嚴重的方式提醒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不要想著孩子好了我們就好了,更多的家長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中耗費了太多的時光,以一種非常焦慮的狀態(tài)去在孩子出現(xiàn)厭學之后做著無效的陪伴。自己都非常的焦慮又怎么能陪伴好孩子?說是陪伴倒不如說是雙方的煎熬,父母始終盯著孩子啥時候去上學,但是孩子又去不了,結果就相互影響,惡性循環(huán)。
他好了我也就好了,反過來是我好了,他可能也就好了!所以越難的時候越要去學習,去聽課,去成長自己,去調整自己,去給自己提升能量!
人生是個馬拉松,不是百米賽,我們要的是孩子最終跑的有多遠,而不是一時跑得有多快。即使孩子暫時厭學了,看似成長好像暫停了,可能開始跟不上課了等等。但是經(jīng)過這樣的一番折騰,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與感悟,家長也會被逼去學習,去成長,去改變,進而改善家里的互動模式,孩子接下來的人生肯定會有許多的不同。
雖然我們都不想有這樣的事情發(fā)生,但是一旦發(fā)生了,也未必全是壞事,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機會把所謂的壞事(厭學)變成好事兒(成長的契機)!